多家企业并购?
谢邀 这个问题是站在股东和投资者角度问的,还是站在管理层的角度问的? 如果站在股东和投资者角度来说的话,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很多公司会花很多钱去买那些根本没有实际作用甚至亏钱的资产,比如一些上市公司买回自己下属研究所的股权,买回已经停止生产的工厂的产权等等,这些交易从会计上明显是亏损的,但是从公司战略上来说又的确有意义——哪怕仅仅是为了“清理资产负债表”。这种交易当然也不符合并购的定义了,但是却是确确实实的并购行为。
如果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来说的话就很简单了,只要把想做的业务买到手就可以了嘛!买回来之后要么整合进现有业务里面去,要么直接关张,反正都是利润表上的钱了事儿。至于这个业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价值,管理层的眼力和胆识其实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对于被并购方来说,有时候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价值”,而是“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这就是所谓的“钱换时间”——用现在暂时的损失换取未来潜在的收益。这样的交易很多时候是有风险的,因为预期可能被实现也可能被摧毁(例如预期合并产生的协同效应并没有出现),但不论如何,这样的交易在管理层看来一定是划算的,否则就不会发生了。
多家企业并购又可分为竞买式和联合式两种。竞买式是两家以上企业参加而进行的购并,买方之间互相竞争,所出价高者最终成交。这种方式往往出于买方之间的策略竞赛,最后成交价有时超出目标企业实际价值很多。联合式购并是两家以上购并企业为了实现对某一企业的控制,通过签订协议联合起来,共同进行购并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性的购并,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购并能力更强的基础。联购一般只适用对特别大的购并对象,例如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当一个购并方单独购并该目标企业有困难,就可以选择联购的方式。
多家企业购并一般发生在目标企业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以及有较好效益的企业。对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企业购并,往往几家购并方都想利用目标企业的名声来为已所用,这样导致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使最后购并成交价大幅度提高。例如,1989年对美国橄榄华公司进行的购并中,由于是世界著名的体育用品专业厂商,从而引起多家公司争相购并,使最后成交价从4. 54亿美元一路抬高到6. 44亿美元,高出拍卖前预估价格的83%。对效益好的目标企业购并,也会诱发多家购并方的存在,其原因在于购并方都想利用目标企业的盈利来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同时,由于购并方比较多,竞争性使得成交价难以确定,最终成交价往往会由于过高而引起购并方之间的策略竞赛,从而酿成大祸,最终给购并方带来财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