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长期困扰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究其原因:
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创业者在初创期大多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公司运营情况难以得到充分的展现;而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往往需要看三年的报表,对数据敏感型的创业者又很难得到更多的支持。
2.估值难:很多创业者对自己的企业估值根本没有概念或低估了,而投资机构因为承担更多风险,要求对企业估值的准确性更高。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下,投资意向很难达成一致。
3.承诺的不确定性:任何商业计划都不是完美的,都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创业者无法提前预估并解决,或是虽已预估却无力单独解决的。例如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这些问题都会让投资意向变得不确定起来。
4.交易结构复杂:在传统的股权融资中,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权利义务分配都需要在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加之审核程序严格,需要专业的律师提供全面的法律意见,交易结构的设计和条款的协商也需要花上许多的时间。这些都是增加融资周期、提升融资成本的原因所在。
当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一些线上交易平台的出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但是,如何有效甄别信息,确保交易的真实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自身条件限制。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二是有效资产较少。一些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可用的机器设备、存货等一般价值较低,难以达到银行抵押标准。三是信息透明度低。小微企业缺少基本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信息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导致外部人员和机构往往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
2、外部环境局限。一是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信息采集、发布和使用等相关制度还不健全,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二是社会信用意识较差。小微企业或其业主故意骗贷、逃废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的小微企业缺乏长远观念,“短、频、急”用款需求,甚至用款不还,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正常融资。三是中介机构缺乏公正。如评估机构在对小微企业有效资产评估时,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估值偏低现象,客观上减少了贷款额度,影响了金融服务的效果。
3、服务机制失衡。一是信贷政策存在障碍。在银行现行信贷管理框架中,对公贷款准入的硬约束较多,与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存在矛盾,制约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在授权授信管理上,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授权和授信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信贷操作流程复杂,审批层级多,在时间限制上不符合小企业“短、频、急”的用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三是人才匮乏。一些银行和担保机构等服务机构存在对小微企业信贷专业人员的选拔、使用、培养和待遇方面的不足、不到位现象,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