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是多久开始的?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政府为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曾经制定过政策,允许外资通过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当时我国的汽车行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汽车生产由国务院下属的第五机械工业部直接管理;作为配套产业,国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由国家统包统管。
为了适应与外国公司开展合资经营的需要,1980年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投资兴办工业企业主要政策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了“利用外资方式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经营以及补充贷款等多种形式”,并且将“合资”列为第一条,可见其重视程度。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市场更加开放,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当时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不适合作为外商直接进行投资的对象。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盛行一种“假合资”的做法,即外方作为技术提供方先投入少量资金,成立一个“壳公司”,然后由双方共同投资建立真正的生产工厂,但经营管理和研发人员主要由外方派驻。这种形式实质上还是外资独资企业,只不过多了一个合作的“幌子”而已。
当然,也有真正意义上以合资为核心的对外投资。这种合资企业往往出现在基础工业领域,目的是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艺流程,为后续产品的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