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出口概况?
201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87万亿美元; 2014年1月~6月,出口额下降1.2%至2.96万亿美元,进口额下降0.5%至2.91万亿美元; 2014年11月,出口额增长5.9%至3.48亿美元;进口额增长9%至4.11亿美元;
2015年上半年,出口额下降0.8%至2.69万亿美元,进口额下降2.8%至2.89万亿美元。 2015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预计达5万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近年的出口状况并不好,但也不能全盘否定。
第一,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第二,“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撼动,虽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但技术含量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行业依然是在我国大量存在; 第三,我国经济规模庞大——拥有全球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贸易量,任何国家的贸易伙伴都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
尽管我国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在缩小(2006年为11.4%,2014年降为9.7%),但仍然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贸易总量。 我们仍然处于对外贸易的重要战略地位上,并且具有其他国家不可小觑的因素。 所以不要只看到我国的出口现状就盲目惊呼“出口困境难以逾越”之类的,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的,比如劳动力成本优势、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巨大的市场潜力等等。
2015年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总体延续了回稳向好的势头,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规模回稳。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结束负增长,其中6月当月出口实现2.2%的正增长;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逐月降幅逐月收窄,其中出口连续四个月正增长,二季度出口好于一季度。同期,全球贸易继续萎缩,根据WTO最新数据,1月份-4月份全球货物贸易出口下降6.9%,且全球前十大经济体多数出现负增长。
二是结构更优。从国际市场看,对新兴市场出口保持增长。1月份-6月份,对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出口分别增长百分之5点1、13和14点9。从商品结构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1%,高附加值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8%。
三是动力转换加快。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45.2%,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占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四是竞争新优势显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9.4%,高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1.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12%。
五是区域更加协调。东部地区出口占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占比相应提升了0.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比也有所改善。
六是增长动能正在积聚。从出口价格指数看,在工业价格指数下降的背景下,出口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出口数量指数不断改善,反映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同时积极扩大进口,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外贸回稳向好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