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病是什么?

融玥琳融玥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我是学经济学的,对中国农村问题也颇感兴趣,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勉强答一下这道题吧。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发轫于清末,兴起于民国时期,延续至今。这个运动的领导人,大多数都接受过西方式的现代教育,有些还留洋归来,是所谓“新式知识分子”。他们的理念是通过西方现代化的方式来改造中国(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因此这一运动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其领导人不仅致力于宣传自己的思想,更热中于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以便为他们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张謇(1853-1926)是近代著名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他也是南通现代工业文明的创始者。辛亥革命后,张謇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首任总理。在担任各种要职期间,他始终关心着中国的乡村建设和农民问题,主张通过发展乡村经济来解决“三农”问题。他在江苏创办的纱厂、面粉厂、煤矿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除了经济建设之外,张謇也很重视文化建设,认为要实现乡村的完全文明,必须进行移风易俗,从铲除赌博、嫖娼等不良嗜好做起;他还创办了各类学校,兴办农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应该说,张謇的思想代表了民国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三农”问题的普遍看法和支持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立场。他们相信,依靠城市资本主义的力量和中国政府的有力领导,一个现代化的乡村中国是可以实现的。

慎蕾紫慎蕾紫优质答主

中国乡村病是继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跨栏(加塞)、中国式吃饭(剩饭)等之后曝出的又一中国式社会现象,它指中国许多农村出现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看守着房子和田地,导致传统农村式微的状况。它类似于日本的“空巢现象”。中国乡村病最早是在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2012年出版的《文化地理学》中提出。之后在2012年12月13日的《世界都市报道》栏目中播出过。

最早提出乡村病这一概念的是日本专家,指的是一些地区年轻人离开家,只留下老人居住。日本的乡村病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根源是产业的转移,年轻人从乡村去往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与日本“乡村病”不同,中国出现的“乡村病”是农村劳动力从本村转移到外村、外县(市)乃至外省,而非转移到本地区域内城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