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年有信托的?

郁咏威郁咏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信托起源于清末(1908年),发展于民国时期、解放后停滞,改革开放以后重新起步并快速发展。 我国现在的信托业是在1979年恢复的;1982年底,全国共有信托投资公司51家;到1993年6月底,这一数字已经增加至475家,从业人员达到8万多人;到了1995年底,已有信托公司达589家。

2010年底以前,由于监管环境不完善等原因,国内信托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以及非良性循环现象,行业内部分化明显,经营困难。经过金融监管部门多次专项整治和风险化解,目前行业整体形势已显著好转。根据中投公司数据,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信托业总资产为1884亿元,净资产为595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减少15%和16%左右。

冷昌城冷昌城优质答主

中国的信托业有长达近百年的历史,1900—1949年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为中国信托业的第一发展阶段。

1900年清朝末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急需“资本的融通”,一些西方先进的金融工具由此传入中国,比如信托。在这个期间,先后成立了“通和洋行”、“金城银行”等40余家信托性银行和类似信托机构。1929—1936年,是中国近代信托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信托特许法》、《信托法》、《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确定了对信托经营业务和机构的管理方式,使信托业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信托机构最多时接近100家,许多大型工商实业企业也纷纷设立附属的信托投资机构。

在那个时期,在政局动荡中,随着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状况的恶化使中国近代信托业走向全面衰退直至消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