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董事多吗?

夏围琼夏围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有接近40%的企业选择了本土顾问担任独立董事一职;而在香港和内地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中,这个比例则达到75%以上。 当然,选择本土独立董事也有其无奈之处——由于在境内开展尽职调查和访谈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要远远低于美国,而香港相比境内又更便利。许多企业都倾向于聘请“本地董事”。 不过,在2018年之前,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还面临着另一个窘境——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难以得到认可。

彼时,境内律师协会对独立董事的身份是有所限制的,认为只有具有法律背景的人才可受聘为独董。而境外监管机构往往更加关注独立董事是否具备相关行业经验、是否了解公司法、能否提供独立见解等问题。一些虽拥有律师身份但未从事过法律工作的金融、经济等背景的独立董事反而能够顺利拿到offer。

随着中概股被监管机构问询的次数增多,不少企业开始重视起了独立董事的履职能力。于是,企业开始将挑选独董的资格从是否为本所律师转而向有无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经历偏移。 不过,无论是境内所还是境外所的律师,在成为企业独董之后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履职”。

在笔者接触到的案例中,有的独立董事因为不熟悉境外上市的流程,只能放弃审议某些议案;也有的独立性受损,在收到申报材料后未及阅看即签字;还有的在未能完全理解议案的情况下就匆忙投票…… 可见,对于独立董事而言,专业知识的储备与项目经验的积累必不可少。如果对企业情况不够熟悉,就可能贻误决策时机或者让投资者产生质疑。

宗政琳伟宗政琳伟优质答主

中国独立董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欠缺的,但是中国独立董事也在朝着优秀的方向在发展,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在逐步完善。

中国独立董事的质量存在“伪独董”和“花瓶独董”的情况,但是随着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独立董事。如王俊豪教授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复旦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Elsevier“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经济学与商学),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课题二等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及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被多家境内外中英文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因在推动经济法治建设和经济政策改革方面的杰出贡献,受邀在2009年12月于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法治论坛上作主题演讲。2015年3月王教授被聘为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由于制度的缺陷,导致中国国内出现“伪独董”和“花瓶独董”的情况,但是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在逐步规范,相信不久就会发展成为全球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国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