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进口多少菜油?
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13年中国植物油消费量为5847.6万吨,其中菜籽油1927.2万吨、棕油270.2万吨、棉籽粕180.5万吨。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菜籽油进口量为1369.7万吨(不包括转基因菜籽油),同比增长3.8%;棕榈油进口量225.05万吨,同比下降3.4%。我国是菜籽油和棕榈油的重要进口国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口来源上,前两大进口来源地——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菜籽油份额出现下降,而中国对毛里求斯和越南的菜籽油进口则大幅上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3年我国自泰国的菜籽油进口量为586.9万吨,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自马来西亚的菜籽油进口量为543.5万吨,同比减少6.2%。相反,我国对毛里求斯的菜籽油进口量达到70.7万吨,增长53.2%;对越南的菜籽油进口量达到66.9万吨,增长57.7%。
业内专家分析,中马两国之间的菜籽油贸易近年来一直不稳定。因为双方存在政府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竞争措施,导致价格竞争比较激烈。 国内部分企业采用进口原料加工的方式生产调油料以应对市场需要。
2013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取消调油料出口退税并限制其进口,导致部分调油料生产企业转而面向国内市场销售产品。 国家还在部分地区实施临时收储计划以稳定菜油市场价格。
2013年下半年,由于国际市场菜籽油价格上涨,国内有部分省份出现抢油现象,使得前期涨价的菜籽油再度回归高价位区间。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储备管理和市场调节,做好猪肉和蔬菜市场供应工作。
菜油进口的来源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过去多年,加拿大一直是我国菜油进口来源的第一大国,2017年之前份额保持在90%以上。2018年和2019年,加拿大菜籽出现籽实蝇以及质量问题,我国质检加强,部分进口菜籽/菜油被退货,导致2018年全年从加拿大进口菜油和菜籽的量均大幅下降,当年进口加拿大菜油39.9万吨,同比下降74.2%;欧盟成为菜油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9年加拿大菜油质量问题解决以后,来自欧盟的菜油进口回落,加拿大恢复到我国第一大菜油进口来源国。2020年,印度尼西亚成为我国菜油的第三大来源国,当年占比10.4%。印度尼西亚也是棕榈油的主产地,印度尼西亚出口的菜油,主要是混有棕榈油的混装油,菜油贸易中掺入棕榈油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棕榈油价格较低。加拿大菜油与欧盟菜油相比价格具有优势,因此在我国进口菜油中主流贸易商采购的加拿大菜油占据多数,小型贸易商和终端油厂以采购欧盟菜油为主。 一般来自加拿大的菜油多为棕榈油混装(75%菜油、25%棕榈油居多,也有部分为50%菜油、50%棕榈油),而欧盟国家菜油多为纯菜油。
菜油每年的进口量跟国内菜籽的到港是否同步或菜油/菜籽的国际、国内价差影响较大,2015/16年度国内进口菜油量明显下滑,一方面是由于2015年国内进口菜籽量创新高,部分菜籽压榨产出菜油,并且国内菜油产量大增降低了对外依存度;另一方面,虽然2015-2017年国内菜油价格较高,但加拿大菜籽丰收,且国内进口菜籽大幅增长,菜籽压榨利润丰厚,菜油/菜籽同价,导致用油企业直接选择进口菜籽,压制了菜油进口。2018-2019年度,国内油菜籽压榨利润转负,且加拿大菜油价格大幅低于菜籽价格,导致菜油进口增加。2019/20年度,加拿大菜籽丰产,导致菜籽价格走低,菜油/菜籽国际价差扩大,且国内菜油价格相对坚挺,导致菜籽压榨利润转正,对菜油进口有所压制。
菜油进口的月份一般在2-3月、5-9月的菜籽到港“空窗期”较大,10-12月的菜籽(压榨产出约10万吨菜油)到港高峰期,菜油进口较少,2020年11月由于船期延迟,有1.9万吨菜油到港。2021/22年的菜籽(油)船期和往年相差不大,但受到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运输延误现象比较普遍,未来到港有进一步推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