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企业在美国?
2016年4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了中国宝武、中钢集团等5家钢铁协会会员企业赴美国考察,这是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企业首次对美国的正式访问。
中国钢铁工业在美国的子公司数量虽然不大,但产量却占有很大的比例。 中国钢铁协会的资料显示 ,中国的钢铁产品对美出口规模在386亿美元左右,美国也是中国最大的钢材进口来源国之一; 从钢铁产能来看,2017年中国粗钢产量约9.27亿吨,出口了大约1.27亿吨,约占粗钢总产量的13%, 但出口至美国的仅约590万吨(2017年数据),只占出口总额的4%。 这意味着尽管美国是中国第二大钢材出口市场——仅次于日本,但是其占比非常小。
在中国钢铁业“走出去”的路上,非洲和俄罗斯是重点。 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中国对俄钢贸额从2011年的550.3亿元增至2017年的803.6亿元,增长45%,其中钢材出口量由769万吨提升至1492万吨,增幅高达130%; 对非钢贸额则从2011年的283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25亿元,其中的钢材出口量由297万吨提升68%至493万吨。
对比来看,同期中国对美钢铁出口量下降11%,出口额下滑8%。 中方参加此次访问的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岳文川、副会长骆铁军以及来自会员单位的代表。 受访的多家中国企业均表示,希望利用这次机会能够和美国钢铁行业加强沟通,寻找合作的切入点。 “不管美国政策怎么变,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依然会坚持全球化战略,把产品做得更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位受访的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截至2017年末,500强民营企业中,总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多,有105家,总部在北京的有92家,总部在上海的有82家,长三角地区共有153家。
根据上述民营500强的总部所在地,在美国(包括美国本土、波多黎各、关岛等)上市的共有225家,占比约为45%,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香港(54家),在大陆A股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172家,占比约为34%,在香港和美国同时上市的公司有29家,而在日本(1家)和中国台湾(2家)上市的仅有3家,此外还有22家公司未上市,占比不到4.5%。
注:总部在香港但实际业务实体在中国大陆(比如:恒大、万达、海航、富力等)的公司未被计算在内,实际总部在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要远多于225家
分城市来看,总部在北京在美国上市的民营企业最多,有73家公司,远远领先于第二位的深圳(37家),排名第三位至第十位的依次是广州(26家)、上海(25家)、杭州(24家)、厦门(12家)、佛山(10家)、珠海(10家)、苏州(8家)和金华(8家)。
尽管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如:安踏、万达、富力、恒大,和记黄埔、华润置地、金隅等),实际业务位于大陆,但这些企业总部设在香港,所以未被计算在上述美国上市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名单里面,实际上,如果将总部在香港但实际上运营在大陆的这些企业(根据可得数据),加入美国上市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名单,总部在北京在美国上市的民营企业数量高达100多家,更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分行业来看,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中,房地产企业最多,有44家,其次是金融企业,有26家,位居第三的是信息技术企业(25家)。排在第四位至第十位的依次是:批发零售行业(15家)、医疗健康行业(14家)、文化娱乐行业(14家)、能源化工行业(13家)、汽车行业(9家)、建筑行业(7家)、教育行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