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股票为什么?
首先,可能你要先搞清楚,中国的信托行业经过10年整顿,到目前只有68家合法(不含港澳台)。所以如果你看到“某某信托公司”的名字,并且不是在陆资准入名单里的,那么就是假的。 其次,国内信托公司经营都是非银银行业务的,也就是不直接搞贷款和融资业务。那他们赚什么钱呢?主要利润来源是信托业务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前两者是主营业务产生的,都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及附加;后者属于资管业务的范畴,按金融同业业务收3%的税点。
第三,由于前面说了,国内信托公司不能做融资业务,那么他们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做投资业务的话,成本都在9%以上。同时由于信托公司受《证券法》约束,只能做证券市场交易,而不能像基金一样参与打新,以及定增、可转债等更多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所以综合下来收益率也比较一般。2017年的时候,行业平均收益率大概在7%左右。当然也有特别优秀的,比如招商局信托的招睿无外汇创新2号在17年做到了40%的收益。 但是请注意,这7%左右的收益率是指行业平均数,而很多信托公司的产品其实一直在亏损。比如2017年,建信信托就暴雷了33个产品,总规模达到206亿元。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有行业方面的原因——随着17年资管新规的出台,行业进入调整期,规范行业发展;还有公司本身的原因——有的信托公司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对市场的判断能力。
如果从风险承受能力角度看待信托,它确实不如公募基金、也不如私募股权。因为信托作为理财计划的实施方,它的职责首先是保障投资人资产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再追求一定的收益。所以,当情况不对的时候,信托需要及时止损。但这往往会导致投资者本金受损。
另外,关于信托的收费形式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因为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认购费、管理费,还包括了基差损益(买入基准与卖出基准之间产生的利差损失)和托管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有时候甚至会超过2%。 所以,大家在选择信托公司的时候,不妨也关注关注这些隐形的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