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逃汇是什么意思?
外汇管理局对企业的外汇账户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企业对外支付必须通过外汇账户来办理; 企业收到外币资金时,需要向外汇局报送相关的资料,例如进口发票、合同等相关单证。如果企业以虚假的凭证申报收汇,属于骗税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进出口权就私自收货款,或者虽有进出口权但没按规定进行申报,都属于逃汇行为,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1. 什么是偷逃税款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2. 关于“逃避追缴欠税” “逃避追缴欠税"(又称”逃债“)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法规,采取伪报纳税单位、伪报经营范围、编造虚假材料、虚构经营活动等不诚信的手段,逃避税务机关的税务登记管理和核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3. 为什么要对逃税和逃债行为进行处罚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去的规定,对于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逾期不申报纳税人,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4. 什么是抗税 在我国,抗税主要指纳税人采用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拒绝缴纳税款或拒不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决定的违法行为。
逃汇是指在我国境内拥有外汇的个人或公司、企业及其他有收支外汇业务的单位,违反国家外汇管理法规,私自转移、携带、汇出外汇,把可供国家动用的外汇,隐匿起来偷运至国外。逃汇行为直接影响国家国际收支平衡,影响国家外汇留成,使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甚至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很大,必须予以法律打击,以维护国家对外汇的正常管理活动。
所谓“汇”:系指汇往国外(境外)或者从国外汇入的各种合法外汇。所谓“逃汇”,系指有外汇收入的个人或者单位,违反国家外汇管理法规,私自把应当上缴国家的外汇通过各种非法的方式转移、携带、汇出境外,把可供国家动用的外汇隐匿起来偷运至国外。
区分逃汇罪与一般逃汇行为的界限,同样在于看其是否达到了追诉犯罪的标准。1990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对逃汇、套汇、炒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暂行规定》对逃汇行为及其处罚作了规定,包括非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将出口收取的外汇隐瞒不报、私自处理的;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将出口外汇截留支用的;违反国家规定将收入的外汇用于对外支付的;隐匿走私所得的外汇的;其他非法转移外汇的等都是逃汇行为。
一般逃汇行为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在实践中,逃汇罪主要指公司、企业等法人单位实施的逃汇行为,具体数额由司法机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