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年房价暴跌?
说一个你可能不相信的,2015年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之外,普遍都比2014年跌了。 拿我所在的城市苏州来说,2015年是苏州房价泡沫最大的一年,新区园区的房价基本上平均涨幅在70%左右(新楼盘和二手房平均涨幅),而当年苏州工业园区的工资水平并没有涨多少,大概上涨百分之十左右!这样算来,苏州的房价收入比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所以从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控,先是限贷,然后限购,最后限价,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苏州的房价应声而落,2016年全年跌幅达到28%,创下有统计以来单年度最大跌幅!2017年虽然有所反弹,但是整体走势还是向下,到2017年底,新房价格已经跌回2013年底的水平。
说到这恐怕有人不相信,苏州房价2016年跌那么多,是因为苏州的产业是以制造业为主,没有形成像互联网那样能带动全局的高新技术产业,所以GDP增长乏力,加上之前土地供应过量,地价房价本来应该下跌,但是因为之前暴涨,很多项目处于半停工状态,所以2015年其实并未消化之前的过度供给,随着政策的出台,2016年快速下跌,之后进入漫长的横盘期。
中国房改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全国的住宅面积总量还不足每户80平米,供需缺口达到几千万套。因此从1998年开始,全国进入房地产开发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房价也开始持续高速增长,并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在此之前,我国曾发生过一次非常明显的房价暴跌,那就是1993年到1998年间的全国房价暴跌。1993年,全国绝大多数城镇的房价均保持在高位运行,从1992年以后即开始呈现两位数增长。在经济最发达、人口最活跃的北京,同比涨幅达到25%以上。而当时城镇职工的平均年收入增长仅为200元,仅694元/年。也就是说,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城镇房价已经严重偏离了当地居民的购买力,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
国务院于是在1993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房地产市场紧缩性政策。从冻结土地供应,到收紧贷款政策,到禁止使用企业自筹、自有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再到强制压缩、暂停公用房建设等等。在1995年,又推出住房公积金政策。
1998年,按照“租售结合、政策推动、市场配置、逐步实施、因地制宜、全员参与”的28字房价改革政策出台。房改全面开展后,随着国家对住房土地供应的不断增加,以及银行贷款政策的不断宽松,全国房价开始触底反弹,之后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严格意义上讲,1993至1998年的房价大跌不应该纳入我们的研究。但是,在当时,全国城镇住房供应处于短缺期,城镇职工家庭住房自有率不到50%,因此,房价泡沫还不足以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此外,无论从国家供给角度,还是从居民收入角度,当时的房价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也可以算房价暴跌。
从1998年房改以后,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沈阳在2001年出现过一次比较明显的房价跌势。但是,究其原因,也是地方财政、地方金融体系的紊乱造成的。当地方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房价重新进入上涨通道,因此,可以认为,沈阳不属于因为房价泡沫过大、经济过度失衡等因素导致的房价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