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应对美国?
首先,我们不必太在意美国的态度和举措,美国当前确实很强势,但已经呈现出现一些颓势,内部问题不少,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很多民众的情绪被煽动起来,开始抱怨政府,特朗普作为“受宠一时”的总统,当前的支持率已经跌入谷底。
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一次重大危机,其实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调整和发展机遇,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不是靠罗斯福一厢情愿的干预主义让美国走出低谷,而是依靠凯恩斯主义,增加公共投资,拉动总需求,带动就业,最终实现了经济复苏。而这次疫情后,为了重振市场信心,各国都大幅降息,甚至开启了量化宽松,实际上也是增加了政府负债来刺激总需求,这势必会对以后的经济增长带来隐患。
现在美国又再次挥舞着制裁大棒,而中国又恰好是美国当前最大的对手,所以美国很可能把压力都转移到中国身上,用打压中国的手段转移国内矛盾。对于美国这种强盗行径,我们不能惯着他,但要冷静对待,无需反应过激。 当前,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不断显现,国内政策空间广阔,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中,有巨大回旋余地。
要相信我们自己,不要自己吓自己,保持定力,继续集中精力发展好国内经济。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最坏准备,即美国可能无底线制裁的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极限施压。这是必须做好充足准备的。
美国政府在所谓“印太战略”构想下与亚太地区相关国家轮番接触、签署各种合作协议,表面上看是在利用美国的综合国力来强化传统盟友关系,并与新兴合作伙伴国家缔造新的安全关系,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对地区秩序主导权的激烈争夺和追求。
对于美国的这种行为,我们认为一方面,需要认清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安全安排的真实意图,即通过加强在该地区军事存在,并与地区国家形成安全联动关系来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威慑能力,维护现行地区安全秩序主导权和自身的战略利益,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地区秩序构建中的影响力上升;另一方面要看到,美国的这种“印太战略”构想,虽对现行亚太地区安全秩序形成重大冲击,但短期内难以构建起新的地区安全机制和秩序。
因此,对于中国的安全战略而言,尽管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存在和安全合作的围堵与挤压,以及可能引发的域内国家对中国发展意图的战略疑虑,中国也应继续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务实外交政策,抓住地区国家对安全秩序和安全合作的战略需求,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本地区内外大国积极建构积极互动、良性竟争的共生关系,推动地区安全秩序的良性发展,不断优化本国外部安全战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