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多少存款算中产阶级?
先放结论,个人税后收入等于或大于4.5万元/月(税前67.5万元/年)时,大概率属于中产阶级的范围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算法太简单粗暴,其实不然。这里我们用的是中位数的算法,也就是将整个群体的收入分割成两部分,一半人的收入低于这个数值,另一半人高于这个数字。而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即处于四分位数间距的资产,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资产水平了。
我们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在一线城市,一个家庭一个月税后的收入要等于或大于4.5万元的月供,才能买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屋;在三线城市,这个收入门槛则降到3万元左右。 如果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4.5万元/月的税收负担,相当于每个人只需要缴纳2800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的纳税体量对于大部分劳动者来说压力并不大,完全可以承担。并且,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现在每月4.5万元的收入,购买力很可能比十年前减少了。所以,把这一数字定义为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是有充分依据的。
考虑到中国当前城镇居民的家庭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贷款买房是大多数家庭的共同选择。我们以上述月收入标准为依据来定义中产阶级的收入区间,也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一个普通家庭,只要还贷不吃土,就能买得起房”。 当然,那些拥有超高收入的明星、网红等人群并不在这个讨论的范围之内。他们虽然富可敌国,但消费方式与我们普通人并无太大交集,他们的生活状态并不能代表大众。
中产阶级家庭存款一般在10万——80万元,月收入5000——10000元,有1——2处房产,有1——2辆车。家庭各项开支有结余,能够进行投资,同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衣食住行无忧。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较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
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在社会阶级结构和收入阶层结构中处在“中间位置”的那些社会成员所组成的阶级阶层。他们既有别于凭借体力从事简单劳动的体力劳动者,也有别于掌握和支配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因而不从事任何劳动和具有相当大支配力和影响力的上层阶级阶层分子。
中产阶级介于劳动阶级和上层阶级之间,是整个社会或某个区域社会的“稳定剂”。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社会中间位置,是“靠工资收入生活但相对独立于雇佣劳动关系的白领人员以及靠利息、地租等收入生活的小有产者”。有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用月工资、月收入、家庭财产、职业特点等指标说明和测度中产阶级。在中国,中产阶级属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研究领域范畴,是学术上探讨的一个范畴。有学者认为将公务员纳入“中产阶层”没有疑问。也有人认为:在中国政府机构高度膨胀的情况下,将众多的政府人员纳入中产阶级中不符合西方中产阶级的本意。而且从目前中国政府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来讲,将政府人员纳入中产阶级也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提并论,目前中国学者对中产阶级的探讨,还没有形成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