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合理吗?
首先,我们判断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一般认为,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产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房价收入比,就是一个家庭平均多少年的辛苦工资可以换取一套房子。 这个数字越合理,说明房子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越低。 而我们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价是否合理,最主要的参考指标就是这个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 因为这两大指标基本能够决定这个城市居民的购房能力和意愿。
如果我们以家庭为单位计算人均收入(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替)和人均住房面积,然后对比国际上其他城市和地区,可以发现我国大城市住宅消费与收入水平相比较而言是完全合理的。 我们以2017年各主要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和数据来简单分析一下。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大概是39平方米/人,按照4.5万元的平均值来计算,每平方米住房的价格是1.09万元。而这两座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分别是6846元和6804元,这样算下来,房价收入比分别是8.9和8.4。
可以说这样的房价收入比完全是合理的区间之内。即使考虑到北京、上海巨大的土地成本和城市建设成本,上海的楼市调控仍然有充分的空间。毕竟我国的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我们再来看一些其它城市的数据。
在房价收入比方面,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其实都不乐观。以中部某省的地级市为例,该城市的常住人口约400万,人均收入3.25万元(2016年数据),而人均住房面积大概30多平米。如果按每平方米1万元的房价来计算,买一套90平米的房子需要近30年的时间。
同样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计算,买房所需要付出的现金可能就更让你吃惊了——需要近450万的现金储备,相当于一个家庭几乎一辈子储蓄的总和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上的普遍水平。 如果把目光放到全国平均水平上来,情况更是如此。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10年内平均增长7.4%,2017年为20657元人民币。
假如我们把房价定得稍微高一点,以每平方米1.5万元人民币来计算,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就需要一个家庭将近30年的全部收入,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这还不是最高的情况。
在个别特殊情况下,房价收入比甚至可以高达几十比一。比如在一些县城和小镇上,如果你拥有一套房子,几乎就可以称得上当地“富人”级别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