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产主管很难找吗?
我正好最近面试了三个主管,这里分享下经历,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先说一下我对主管的定义——基层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合格,这样定义的原因是我面试过程中发现有些朋友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不善于管理团队,有些则恰恰相反;所以我认为主管既要掌握业务的流程与细节,同时要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推动能力。
这三个主管,一个是上汽大众一个分厂的车间主任(直接向工厂负责人汇报),一个是大众集团的采购部高级经理(向下管几个科室,向上直接向集团领导汇报),还有一个是某外资银行营业部总经理。
先说第一个车间主任,这个职位其实比较特殊,属于车间一线的管理者,负责一个厂线或者多个零件的生产安排、人员调度、质量把控等等工作。这个岗位对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因为要统筹整个生产线的工作。对业务熟悉程度要求也很高,因为要精通每个工序的操作流程并且知道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这个主任其实是个“杂家”,什么都要懂一点,我面试的时候问了很多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生产线优化等方面问题,他都能回答出来,而且有些答案让我觉得很专业。不过让他遗憾的是,我没有汽车制造相关的经验,毕竟他是从基层慢慢升上来又一直留在大众体系的,所以对大众的业务流程和管控要点是最了解的。
第二个是大众集团的采购部高级经理,负责采购部所有科室的管理工作。这个职位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外,管理幅度较大,因此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协调各个科室的关系,实现整体目标。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传达信息的同时要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否则只会让你陷入被动的局面。
这个职位的竞争比较大,因为涉及到集团对地方的用人指标,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我遇到了来自大众当地总部和其他分公司招聘组的面试官。
最后一个是我面试未成功的某外资银行营业部总经理,他的工作经历很漂亮,几乎都是在顶级外企做销售相关的工作,因此言语间充满了自信。对于我的问题他也是对答如流,不过有些问题他只能给我提供一些大的方向上的建议,对于一些详细的策略他并不能详细地展开来说。
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市场竞争力的销售管理者,但是金融行业的管理思维可能不能完全适用于汽车行业,因为两者销售模式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通过这三次面试,我有如下体会:
1. 作为主管,一定要对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领域有足够的熟悉程度,这样才能不丢面子,从容应对各种刁钻的问题。
2. 有过一线管理经验的,尤其是像汽车行业这种有较强操作性要求的行业,会比只懂理论的人更有优势。
3.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很重要,作为主管要经常考虑如何协调各方面资源去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
4. 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任务下发并监督实施,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