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属于上海通用吗?
1、汽车金融公司不是车企,是专营汽车贷款金融机构; 2、上汽(包括通用)和奇瑞之间有股权关系,但早已不控制对方。(包括其它很多国内车企之间都有一定比例的持股,但并不影响各自独立运营) 上汽最早的投资是2004年,投入51亿元,获得奇瑞汽车(当时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50.6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期,上海汽车集团还向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注资18.88亿人民币,持有东风集团(0480.HK)5.57亿股,占其总股本的4.83%,成为东风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时间来到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车市出现下滑,作为当时自主品牌的“一哥”的奇瑞出现了资金缺口,上海汽车集团迅速伸出援手,向奇瑞汽车增发4.8亿股,占总股本的20%,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时期的东风集团也是如此,东风汽车股份因融资需要,向其第一大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增发4.2亿股,募集资金70亿元人民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上述历史来看,早期上汽是奇瑞的第一大股东,而且通过增资扩股,其持有的股份比例一度上升到20%,可以说是实控人之一。当然,如果仅从投资金额来说,那上汽对奇瑞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哥。 但事实是,现在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值,奇瑞都要远远高于上汽,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变成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败笔。
说到这就要提到一个被称为“神州租车”的二小子,就是李书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李书福的预算是10亿美元,结果最后只花掉了500万美金就拿到了完全的控制权——因为此时被并购的沃尔沃已经亏损了16亿欧元!
后来,凭借对沃尔沃的掌控,吉利成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个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李书福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不过这次交易中,最让人大呼过瘾的还不是李书福用500万美金赚了上百亿,而是他终于报了一直被上海汽车集团压着打的“仇”,让早已恨得牙痒痒的上汽不得不认下这个“儿子”。
此后,李书福开始不断地增持奇瑞股份,至2010年的时候,他已经拥有奇瑞32.47%的股份,成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之后的第一大股东,并由此开始主导奇瑞的管理层。 到了2015年的时候,李书福的吉利汽车正式向奇瑞汽车提出重组的建议。对此,李书福的解释是:“希望把吉利的轿车业务与奇瑞的汽车业务进行整合,发挥两个‘1+1>2’的效果。”至于为什么要和奇瑞合作而非与其他车企联手,李书福的说辞是因为“和其他企业不熟悉”。
有趣的是,虽然李书福一直自称自己是“土鳖”,但这次重组的方案却是由他亲自操刀设计的,据说连PPT都是李书福亲自制作的。更妙的是,当这个“李-克强”的合并方案被有关部门“否定”后,李书福竟然反将一军,说有关部门只是提了一个意见而已,并不是否决,言下之意就是要继续推进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