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太多银行如何生存?
上海的银行业确实是太多了,但银行的盈利模式却很单一。以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获得利息收入。而存款的利率是央行决定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或下浮(加基点或是减基点)。各家银行的盈利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至于说哪些银行赚多少钱,那都是表面现象,只要央行不给市场大量投放流动性,那么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必须遵守同一路线——吸收存款-放贷获利。只是有的行客户多、规模大,赚的少;有的行客户少、规模小,赚的多而已。因为利润是被平均化的数据,每家银行都要上缴一定比例的利润给国家,剩余的才是自己的。 所以你说“这些银行怎么赚钱呢”,我觉得正确的问法应该是“这些银行存款和贷款的业务都做,会不会亏钱呢?” 之前有答主说大型银行间竞争激烈,其实中小型的银行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大型银行客户多,规模大,很多时候可以挑客户,而中型银行往往求着客户理财,存款和贷出去的钱都是有限的,所以收益率会尽量高些。
当然还有资产荒的问题,现在整个社会能贷款的企业和项目并不多,那些能贷到款的企业和项目,融资成本其实很低,很多企业通过发行ABS、公募基金等进行直接融资,其成本比向银行贷款还低。这也使得银行的议价能力变弱。 而对于个人而言,存款利率太低了,1年定期只有1.75%,连2%都不到,买房买车、出国留学、消费购物、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支出却在不断的增加。于是老百姓将资金从银行里取出来,投入到各种理财产品当中去。使得银行手中的可放贷的资金减少,利率需求下降。一方面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百姓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吃活期利息。这看似是一个悖论,但其实就是一个逻辑——大家都不把资本存在银行里,银行就没有钱放出去赚取利差。为了吸引资本,银行只能降利率,甚至拼刺刀,打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