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行业是不是要淘汰了?
果冻在中国是新兴的食品。自1992年始,我国相继有一批果冻生产企业投入生产,随着果冻行业的发展,一些技术条件差,生产管理不规范企业被市场淘汰,果冻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市场上的有源霉菌、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超标情况基本被杜绝。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加大了对果冻产品生产质量的监管力度,制订实施了果冻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组织开展了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市场调查,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上半年果冻国家监督抽查表明,果冻产品整体质量状况稳定良好,果冻行业已逐渐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冻产品大部分是胶冻型果冻,这类果冻产品以卡拉胶、明胶等为胶体,使用了糖、果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等食品原料,按照相应的工艺加工而成,符合我国果冻产品相应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因此,食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果冻产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由于果冻形状、色泽类似糖果,易误作糖果放入口中,而目前胶冻型果冻因需要咀嚼后才能吞咽,如果像糖果一样不经咀嚼直接吞咽,则存在噎塞的危险。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在2003年组织修订的安全行业标准中增加了以下一些安全措施:一是规定凝胶果冻的果冻杯口径不大于3.5厘米;二是规定在最小销售包装上,用白底黑字标注“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监护下食用”等警示语,字体高度不得小于2毫米;三是规定采用软包装的凝胶果冻应与其他食品包装明显分开,不应混装在同一包装内。只要按照果冻产品的安全标准规定正确食用,消费者,特别是儿童等易受伤害的人群是能够及时避免噎塞等伤害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