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遭遇哪些冲击?
2022年,银行的“吸储焦虑”愈演愈烈。这背后,银行存款的“黄金时代”早已悄然谢幕。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等研究人员发布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存贷业务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方面,存贷业务对于整体盈利的贡献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存款立行”的银行经营理念难以为继。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贷款利差水平的不断收窄直接侵蚀了存贷业务的利润空间。同时,银行间存款无序竞争、表外业务大起大落以及金融脱媒现象影响贷款增速,导致存贷业务表现差强人意。这些都将倒逼银行加速改革。
曾刚认为,中国银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资产负债改革已迫在眉睫。对此,要转变增长方式,重视非利息收入;调整资产结构,回归信用中介职能;强化负债结构优化,稳定资金来源。
2023年,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银行业将面临哪些冲击和压力?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23年,我国经济逐步复苏,但复苏进程预计较为缓慢,银行业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因此,银行息差仍将承压。由于我国经济仍然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不小,因此部分银行的资产质量预计会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