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普股份过气了吗?
12月2日,在中国汽车新闻网的专访中,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詹纯新如此表示:“在我看来,造车新势力无非就是两种:第一种是拥有互联网思维的造车企业,第二种就是典型的传统车企。”语气很肯定,也很自信,毕竟在谈及造车新势力时,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传统车企不会造车”。
的确,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从产品定位、设计理念乃至生产模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很多车企连工厂都是“毛坯房”,以至于很多消费者愿意为新势力品牌的高新概念买单,认为其更具有发展前途。不可否认,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新势力品牌确实跑在前面,但如果论及汽车工业,传统车企依然是“大佬”。
根据J.D. Power 2023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从细分市场的销量来看,豪华品牌热销车型仍旧主要集中于传统车企旗下。30万元以上豪华品牌市场中,销量前五名分别是奔驰E级、宝马5系、凯迪拉克CT6、奥迪A6L和奔驰EQA,传统车企份额达9款车型,新势力仅有1款。20万元以上主流品牌市场中,传统车企也占据了9款中的8款;1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依旧是“造车新势力”的天下,销量前五名分别是比亚迪秦PLUS、理想汽车L7、吉利银河L6、长城汽车C30和吉利银河E8,都是新势力品牌。
尽管如此,从整体汽车市场来看,传统车企的销量也并不逊色于造车新势力。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份常规轿车销量同比增长4.1%,同比增幅大于整体市场2.7个百分点。这个增幅是明显的,足以说明问题。
造车新势力的优势在于概念新颖、设计独特,加之互联网营销,在年轻人中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目前年轻人并非车市消费的主力军,传统车企在终端市场依旧有自己的优势。很多车企采取以价换量后,整体售价确实下降了,但用户购车的迫切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值得怀疑。
毕竟汽车不是日用品,一般消费者只会买一次,不像喝水吃饭可以天天买。况且现在的造车新势力,很多产品设计概念看似新潮,实际存在很多缺陷,一些所谓的智能功能并不是用户刚需,更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实际使用体验很差,没有达到智能辅助驾驶员的水平。更有甚者,在交付前将数据“优化”得十分完美,交车后则是另外一副样子。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的投诉量在不断攀升。在国内汽车消费投诉网站“汽车消费投诉网”的投诉统计中,截至12月6日,造车新势力投诉量已经占总投诉量的50%以上,而其中主要为质量问题。
很多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产品并没有经过实质性验证,就贸然量产交付,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很多生产企业连生产资质都不具备,整个流程就是“组装”。而由于没有工厂,造车新势力所谓的自动化生产不过是“组装”,所谓的造车机械化也是外包,跟传统车企还是“代工”模式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因为新势力消费者认为概念新颖、独特,为取悦年轻人心态“瞎忽悠”,实际上质感和传统工厂制造的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很多新势力车企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定位,盲目上马新能源车,用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用噱头和概念遮盖产品技术上的欠缺。以至于很多新势力品牌现在开始“低价甩货”、“以价换量”,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价,其实质是厂商对经销商的补贴。传统车企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有经济实力做支撑,也有足够的信心。
不得不承认,造车新势力的营销理念、产品概念的确新颖、独特,但在产品质量、技术层面,还是要多向传统车企取取经,毕竟汽车不是玩具,而是需要日常使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