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怎么看?
我国正在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个趋势比发达国家更加明显和迅速。 据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人将由目前的12.7%上升到34.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由现在的3.6%上升至13.7%。这意味着每三个成年人之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九三三”的养老金制度,即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补充养老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公共福利范畴,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保费,以国家为主导;企业年金属于企业补充养老部分,是企业及职工自愿参加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完全是个人行为。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退休金制度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并且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时,这个国家就必须建立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目前,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0%左右的老年人患有疾病,有将近四成左右的老年人生病后不能自行前往医院就医。需要有人帮助购买药品、到医院取药、定期探访等。
其次,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空巢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怀。据统计,在我过,目前42个家庭中就有1个是空巢家庭,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些高龄、空巢、独居、失独的老年人群体,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患病风险高,对社会依赖性强,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但如今,中国的养老院多是混合编制的,将不同经济收入的老年人混住一起。在生活上,能够获得充分关心的老年人实际支付能力较高,而那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贫困者则无法得到足够的照顾。这种制度的弊端就在于它没有实现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精准保障。
另外,在中国目前的商业保险中,少有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保险产品。根据调查,在上海地区只有不足两成的消费者在购买寿险或健康险时考虑过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而在北京仅有15%左右的被访者有意愿通过购买相关保险来规划未来的养老。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商业支持,中国广大的老年群体在步入老龄后,极有可能陷入“没钱看病”“没钱吃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