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怎么回购股份?
众所周知,“回购”现象普遍存在。对上市公司来说,回购本公司的股票,既是一种十分普通的行为,也是一种更为高明的“股价安抚”手段。
据调查,全球上市公司的“回购操作”呈现出三个阶段的特点。第一阶段是萌芽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二战后至70年代初,美国不少公司通过买回股票的方式,对股价进行“自顶向下”的调整。第二阶段是发展期(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70年代末,回购股票在美国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90年代以后,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鼓励公司回购股票。第三阶段是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后,回购行为更受到上市公司的热情对待,遂渐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种成熟的运作机制。
一般地,当公司回购股份时,董事会就会按照公司股价的升高和降低来考虑回购的最佳时机,而且当股价过高时他们不会进行回购,以免刺激股价的进一步升高,当股价过低时他们会进行回购,以减少公司股票在流通市场上的数量,以维护股价的基本稳定。
“回购”,作为公司的行为,它的价格比市价要高还是低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得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如果公司以低于市值的价格回购股份,意味着公司欲以低价从股东手中收回股票,这种回购行为在客观上会造成公司股份的减少,相对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来说,股价会被打压下去。结果,持有股票的股东得不到任何收益,还会以低价收回自己的股票,股东必定不会支持这种回购股份的行为,上市公司也没有回购的愿望。如果公司以高于市值的价格回购股份,即所谓的“溢价回购”,则会推动股价的升高,会造成公司股份的增加,相对于公司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来说,这种做法会提升股价。但此时,公司的实际资金支出会高于收回股票所代表的价值,存在资金损失的可能,这种情况也就只能是例外,而不能成为惯例。
从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看,回购价超过市价的现象还很少见,更多地是低于市价,所以,回购股价往往低于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