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股份什么时候更名?
从2009年开始,中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开始大步走向整合。2009年10月,桂林集琦药业遭遇要约收购“被合并”;2010年1月,武汉健民集团和云南白药联手“吃”下东药集团;2010年7月,天士力入主金士生药;2010年12月,扬子江“吞并”了先声药;2011年年初,拜耳以70亿美元收购瑞士隆诺医药;2011年8月,中信证券借壳哈药六厂上市。诸如此类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不胜枚举。
有分析人士指出,医药行业整合高潮的到来,与国际医药公司在华加紧抢占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跨国公司更加注重在本土进行研发生产,以利用本土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而在我国,医药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正在展开。2009年1月,我国十大医院建立国际医药物流中心;同年5月,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印度药
品监督管理局签署了药品注册和技术合作协定,逐步满足双方医生对药品的需求。由美国FDA认证企业组成的国际合作联盟,也已于去年3月在中国成立。
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医药上市公司近300家,虽然数量多,但绝大多数实力较弱。以“小家电”概念登陆资本市场的康美药业(600528),2007—2009年三年间的实控人分别是曾焕胜、叶志坚和詹志强,每次股份转让,都以药主业利益为“代价”。对于没有强力资源支撑的医药企业而言,借助平台寻求发展是必然选择。
当然,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通过合并借壳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扩大企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借壳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的优势;另一方面,被借壳的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可以大大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不过,相对于借壳和资产注入而言,变更公司名称则具有“隐蔽性”。而且,经常变化的公司名称,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公司更名往往跟公司的上市之路密切相关,当公司准备在境外或境内上市时,一般要变更公司名字。公司更名还可以改善公司股票在市场流通性不畅时的局面。
但是,如果因为上市而变更名字,上市后往往又重新恢复原先的名字。部分缺乏长远规划的公司会因为短期利益而变更名字,例如设立投资平台、进行整合等。过于随意地变更公司名字可能会降低企业诚信和引起客户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