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胀就常年处于低位。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都被重创了,家庭存款大幅度缩水甚至负债累累,消费能力严重萎缩,美国GDP增长乏力甚至还出现了负值(-3.7%);同时,各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也大幅减少,海外市场对美的进口减少,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
当时美国的策略就是量化宽松,不断印发钞票(QE1、QE2……)让美元泛滥,流入全球的每个角落,进而推动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的上涨。 但这么多钱流进了全球每一个角落,美国人竟然还觉得钱不够花,为了刺激经济,他们又陆续实行了政府支出扩大计划(Budget Deficit)和减税政策,导致货币供给继续大幅增加。
除了印钞票之外,政府还要承担危机后居民的失业补贴以及企业倒闭后的救助开支,这部分开销相当大,而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2009年和2010年的财政刺激计划使得联邦政府税收大幅减少,居民和企业纳税意识薄弱再加上减税政策,导致财政收入大量减少,入不敷出。 为了弥补国库亏损,美国政府只能借债度日。到2015年时,美国政府负债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4%。如此巨额的债务,靠税收和财政拨款肯定无力偿还,只有通过超额发行货币来支付利息。
虽然美元发行量增加了,但国民财富并没有增加,于是通胀就来了! 而且有人担心,美联储这样无限量的印发钞票,不会造成美元的贬值吗?实际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的发行有其特殊的约束条件——美联储不能随便印发钞票,因为其他国家的央行也会跟着印钞票,这样的话会导致美元价值降低,甚至可能引起美元危机。
为了保证美元的信誉,美联储必须严格按着约束条件来进行货币发行:即美联储首先要确保发行美元的本金安全,其次再考虑通胀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美联储每次都是先加息后缩表,紧缩银根以控制通胀,而不是无节制的印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