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开发时是怎么股票?
1987年9月开始,深圳市计划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组成一个经济调查组,进驻当时还是“空城”的深圳经济特区,调查的重点是特区建设要不要、以及能不能搞股份制试点。 经过深入调研,调查组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允许试办股份合作制企业;二是禁止外资进入金融和商业领域,但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经营的形式参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建设,并给予外国投资者与国内投资方同等待遇。这个结论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1988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有限额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等限制,使得股份制在实际上无法开展。为此,国务院于1989年2月颁布了《关于开展股份制试点的通知》(国发【1989】30号),决定先在深圳、上海两地进行股份制的试点。
当时的深圳,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土地批租和房地产热,而上海市则刚刚经历过国债期货的暴涨暴跌,金融秩序混乱不堪,因此两地的试点方案都有意地避开了金融企业,而将目标集中在了工业企业上。
从1989年到1993年,深圳一共设立了5家股份公司,其中4家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唯一一家不是国企改制的,是当时身负巨债的君安证券(600688),这家股份公司的设立,一度引起争议。而上海设立的9家股份公司中,5家为国有企业,另外4家都是著名的上市公司,如宝钢、飞乐音响(600651)、爱使电子(600632)和申银发展(600626)。尽管设立过程一波三折,但这些公司在成立初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以及国际炒家的频频出手狙击,中国的股市开始大幅度下挫。为了拯救危局,政府相继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暂停新股发行、加强监管等措施,但依然无济于事。到1992年底,沪深两市累计开户数达到169.5万户,股票市值总额已下滑至806亿元。一场席卷全国的炒股热就这样被无情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