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银行基金销售?

宾清吟宾清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新闻报道:“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业内人士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对于目前基金的火爆行情,监管层并不意外,相关的监管规则和制度设计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之中;另一位券商资管部人士也告诉记者,他们确实已经注意到相关现象,但目前并未收到有关监管部门的指引。” 所以,现在对基金行业的监管仍然是一片空白,或者说刚刚开始。

作为金融同业从业人员,我们近期也关注到了很多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去证监会见面沟通的情况(参见《又一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前往证监会汇报工作!》),相信这些机构见面沟通的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如何配合监管部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因为只有推进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才能满足居民财富增长的刚需(参见《中国家庭资产配置图曝光!未来5-10年最值得投资的是什么?》)并且解决银行因资管新规面临的历史包袱问题。

当然,在讨论怎么发展的时候,我们先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做的。 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的ETF市场极其发达,但是美国的公募基金主要参与者仍然是各种类型的家庭。以2016年为例,全美排名靠前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前十大基金产品中,有7只是共同基金,这七只共同基金都是面向家庭的,不是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说美国的公募基金同样是以服务大众理财为首要目标。(关于美国家庭资产管理和国内资产管理之路的不同,可参见《为什么美国是资产管理的发源地?》)

回到主题,如何发展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呢? 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谈:

1. 自上而下——政策引领

2. 自下而上——“圈”中创新 先来看第一个政策层面。最近这几年,政府一直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基金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非常明显。

2013年底,中央18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理财业务试点的通知》,允许券商发行资管产品。自此之后,包括券商、保险、银行在内的各类机构开始纷纷入局,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私募基金。 但这里可能有个政策误区需要纠正一下:鼓励通过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资本市场,并不等于鼓励大家去买公募基金。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居民的理财投资中,银行存款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现金及活期存款占比为41%,持有理财产品的人均规模仅为1.8万元,相比2016年底下降6100元(参见《中国人到底有多少钱放在余额宝里?》)。这说明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还没有完全苏醒。

我判断短期内这个状况不会有所改变。毕竟过去多年,人们通过存款和购买国债进行投资的途径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心里也没有将银行存款与“投资”划等号。因此我认为,尽管政策引导方向是明确的,但具体落地的过程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

第二个方面是从产业端的角度来看,其实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利用基金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转型。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即通过基金(Fintech)的方式赋能传统行业。

以我们的金融服务同业客户为例,因为受到资管新规的约束,传统的资金募集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通过基金的形式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让金融机构实现业务的突破和发展。因此我们看到,一方面一些新兴的资金供给方如互联网金融平台在积极申请公募牌照,另一方面很多原有的金融机构也在积极组建资管团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我想,如果我们能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各行各业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来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融科技”品牌,那么我们将有望看到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