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锁定期是什么意思?
锁定期是指投资者购买基金之后不能卖出(或转换)的期间,称为“锁定”或者简称“锁定期”。 一般基金产品都会有锁定期的限制,主要为了防止投资者短线买卖赚取差价,同时保护长期投资者的利益。 根据监管层的要求,公募基金原则上是不得持有超过50%的股票(含港股通标的股票),否则就面临退市风险,所以为了保持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基金必须通过投资策略来降低上市公司持股的集中度,因此对单个企业的持仓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这就导致了基金的持股灵活性较低。
除了单一公司的仓位限制外,对于整个市场的股票市值占比同样有要求。比如,对于偏股混合型基金而言,其持有的全部上市资产的比重不能超过65%;而对于纯债券基金来说,所持资产的全部上市债券的比例不超过80%。 如果基金达到了监管层的相应比例限制,则需要通过调仓换股的方式满足仓位要求,此时就会带来一定的交易成本。 当然,有些投资策略会进一步拉长这一期限。例如,当整体市场估值过低时,优质公司在合理估值附近可能会遭到抛售,此时需要时间建仓等待时机。如果恰逢熊市尾声或是牛市初期,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重新买入并建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会导致锁定期的出现,如基金更换管理人、基金发生清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