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杠杆是什么意思?
企业的“杠杆”有好几种,最直观的是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这两个词儿都是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衍生出来的,在百度上搜一下定义一大堆,这里就不罗嗦了。 还有一种叫管理杠杆,这个概念比较虚,我尽量解释得具体点.
所谓管理杠杆,是指管理者通过其管理行为(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产出。通俗地说就是,利用相对少量的资源,去实现预期目标,且这个预期目标的实现幅度大于事先设定的限度。
管理杠杆是相对于管理费用(成本)而言的,无论管理费用是否合理或支出是否过多,只要实现了效益增长,就增加了经济附加值,扩大了管理杠杆;反之,如果预算定得很满,但实施不力,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则减少了管理杠杆,甚至可能为负值——这就是常说的“浪费钱但没办事”的情况。
由于会计数据是价值化和量化了的,因此用财务数据和指标来衡量和反映管理杠杆是比较可行的,比如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相关项目的变化(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与期末余额)测算资本收益率等指标,进而判断管理杠杆是否存在及大小。
当然,管理活动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最后也会体现在资金或资源的付出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杠杆实质上是收益与管理费用之比。不过这里的管理费用已不是狭义上的财务费用,而是包含了所有的管理成本和费用。 对于创业者或者企业家来说,管理杠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企业带来超出平均水平的回报,而这种回报是由于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有效管理创造的。
有了管理杠杆,就可以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加快创业者和企业家的财富积累速度。
财务杠杆指在企业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重较大时,利用债务筹资给企业自有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风险)。当企业息税前资本利润率高于债务利息率时,债务资本利润率高于自有资本利润率,自有资本利润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长,带来杠杆收益,但当企业息税前资本利润率低于债务利息率时,自有资本的利润率会以更大的幅度下降形成杠杆损失。
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使用财务杠杆更为有效。在新兴产业和高风险成熟产业中,高财务杠杆风险很大。
在运用财务杠杆时,要对预期现金流量、利率风险、债务到期日、税收等因素进行周密考虑。
财务杠杆比率指企业资本负债额与自有资本额之间的比率。资本负债额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自有资本一般指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财务杠杆效应(或财务风险)越大。
管理杠杆指管理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对企业的利润所产生的正或负作用,即当管理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时,变动成本比较小。企业销售量的变动,就会使利润产生幅度更大的变动。这种销售量变化能够使利润产生更大变化的状态即为管理杠杆。当企业销售量较大而使利润增加时,就会呈现管理杠杆的正效应,反之销售量较小导致利润减少时,即呈现为管理杠杆的负效应。
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和在劳动密集型、风险相对比较小的成熟产业中,使用管理杠杆比较有效。当管理费用变动幅度小时,管理杠杆作用比较明显。由于管理杠杆涉及到的是变动成本,因此它比财务杠杆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管理杠杆比率指管理费用支出和销售收入的比率。比率越低,说明管理杠杆效应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