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家意见?
首先,感谢各位的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结合着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看的一篇文章答来回答,文章题为《The Age of Agile》(敏捷时代)作者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詹姆斯·哈林顿和迈克尔·莫里斯,他们指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全球化、多样化市场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实现快速变革,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传统的基于计划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这种需求,一种全新的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弹性成长模式正在兴起——这就是敏捷型组织。 为了说明问题,他们以耐克为例进行了论述。
1972年,耐克CEO菲尔·奈特的公司销售额为3800万美元,员工人数约400人;到1995年,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员工人数却仅有原来的一半,也就是说在1995年耐克的员工数量比1972年减少了86%,但同期其市场价值增长了75倍。奈特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原因就在于他建立了一套“敏捷型”的组织架构,使其能够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敏捷型”的组织结构?简单说,它就是一种高度灵活性的组织形态,通过消除组织中的科层结构和层级制度,使信息能够在组织内顺畅地流动,并能够很快地被反馈至决策层。在这种模式下,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很容易地获取第一手的情报,从而作出反应快速的决策。 可以说,任何一家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的优秀企业都在朝着“敏捷型”组织的方向努力,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无疑是其中典范之一。
2013年4月10日,阿里集团公布了其对天猫的整合方案,即由蒋凡全面负责天猫的业务和管理,直接向董事局主席马云汇报。此次人事变动可以说是阿里的一次“内部创业”,因为蒋凡并非阿里元老级人物,此前他在阿里主要担任移动事业部总经理一职。此次调职可谓蒋凡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为据称他的薪酬将和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持平。
为什么阿里会给予蒋这样一个高位呢?原因就在于蒋具备一个“敏捷型”人才所有的特质,正如马云所说,蒋是个很有进取心的年轻领导者,思维非常活跃,并且善于捕捉商机。显然,如果蒋继续留在原部门的话,他很可能就无法发挥出这些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