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企业哪个国家最多?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工业体系中,设有电力部门或能源部;40多个国家设有电力监管机构(PUC)。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统计,在21 世纪初期,全世界约65 个国家和地区有发电机组(不含小型发电站),装机容量约为18 万兆瓦,年发电量7.3 万亿千瓦时。其中,亚洲(除中国外)、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电设备能力分别仅为世界总能力的3%、3% 和8%,而欧美等发达地区则占到了世界总能力的7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以发电装机容量的标准来计算,每100 万人拥有发电装机容量893千瓦,平均到每个国民,每年拥有的发电量不到1000 千瓦时——这个指标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业化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全球前十大发电装机国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印度、巴西、德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这十国的发电设备能力合计为41 万兆瓦,占全球的59%。
我国目前的发电设备产能已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第二大电量消费国。 从人均持有发电设备容量指标来看,全球各国差异巨大。除了前十名国家之外,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发电设备密度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各国普遍低于全球水平的一半,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之一。相比之下,北美和欧洲国家的这一指标要高出很多,达到甚至接近全球水平的数倍。
电气工业分布极广,各部门彼此联系又十分密切。电气技术发明最多、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前30年,正值资本主义各国工业发展的初期,因此电气工业最初就是在这些国家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电气工业最初是在电力和电气传动(包括城市电车等公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才有制造相应发电和用电设备的工业企业,如美国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19世纪初,英国已有电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40年沃勒开始研究电报),在机械制造方面又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资金、原料供应、销售等方面又无任何困难,但直到19世纪末电气工业还是未能在英国建立起来。其原因一是当时的英国工业部门大多数实现了机械化,还不要电气化,二是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有大量其他工业较落后的殖民地可供其作为电气工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无须在国内发展电气事业和电气工业。
电气工业的各部门彼此联系十分密切,任何一个部门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受到其他部门的限制。一个国家的电气工业是否全面,各部门比重是否协调,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气工程的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和各项技术指标、这些国家的电气工业有如下一些特点:
(1)电气工业各部门较齐全,各部门的比重较协调;
(2)各部门生产工艺较完整,制造能力较强,不仅能够大量制造成套的出口设备,而且为本国电气工程本身也能够提供95%以上的成套电气设备,只有少量的元器件和其他辅助设备需要进口;
(3)科学技术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不仅生产技术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掌握了不少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并且有能力创造出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