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估值?
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对项目的价值评估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大多数基金管理人在投资项目时并不以套现为目的,但在投资后通过IPO等方式退出是基金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完成资本增值的必要途径;而融资方也往往希望通过基金的助力实现企业市值的提升,最终顺利上市并从中获益。所以,对于项目估值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般会根据估值方法的不同将估值分为“定价”和“计量”两个层次。其中前者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给定某一具体项目或交易结构框架下的估值区间;后者则指对特定项目进行精确的计量的过程。当然,在不同的场景下,上述两阶层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
一、定价
所谓定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给定项目或交易的估值范围。这一过程通常是由专业估价师和行业研究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型得出的结论,具有法定效力。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目的的交易会有着不一样的定价策略。例如在对冲基金等买方机构中,由于资金供给充足、投资周期长且对项目的要求较为宽松,因而其普遍采用“低买高卖”的策略实施溢价收购,所获收益通过再投资实现复利增长;而在风险投资和私募债务融资领域,受制于资金供给结构和投资者压力的影响,融资方往往需要“高卖低买”才能实现项目的盈利,进而解决企业和股东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无论是采取溢价还是折价的方法进行定价,其核心都取决于交易对方(即融资方)的资金需求和资金可获得性。如果融资方急需一笔资金用于应急,则其可能降低自身的让步,甚至接受比预期更低的价格,从而满足资金供给方的要价;而如果融资方并不着急用钱,那么其可以在谈判中占据上风,向出资方多争取一些利益。
二、计量 除了定价外,计量也很重要。如果说定价体现了基金管理人或融资方“要什么”的态度,那么计量则反应了他们“能付出多少”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双方的筹码与态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并不会在一开始就摆出咄咄逼人的姿态,而是会尽量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通过商量和妥协达成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案。
首先,双方应就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达成一致。是IPO、新三板挂牌还是其他形式?该退出方式的实施有着明确的时间表。其次,基金和管理人还需要明确所投项目能够退出的最大可能性,以及相应可能产生的风险点。 最后,双方需就基金退出的报酬(即财务费用)达成一致意见。在上述基础之上,双方即可进一步商讨其他细节问题,包括费用缓减措施、优先清算权、先行赔付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