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失败原因?
2013年至2016年任某大型重工集团财务负责人,亲历并参与了许多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就我了解的一些情况谈谈看法。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任何一项重组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困难,需要不断与各方进行协调和沟通。因此不能简单的判断为A导致了B,或是C破坏了D。
下面我想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谈谈重组失败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交易方案不成熟 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大多数公司会在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尽职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聘请相关机构就交易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交易路径的完整性等出具专业意见。但是仍然会有一些风险潜伏在交易过程中:
(一)交易对方不具备清偿能力,或虽有清偿能力但无法按期足额清偿;
(二)交易完成后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但无法实现业务上的实质整合;
(三)交易对价支付存在不确定性;
(四)预期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亏损;
五)其他 以上种种都可能会导致交易的失败。 二、监管审核不过关 随着对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目前拟进行重组的公司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越来越多。除了通过交易所审查外,近期不少公司还面临证监会提交的审核问询函,对于涉及国有资产交易、或者属于首发上市的配套募资项目的,还可能涉及国资部门、发审委等部门的审批。在此情况下,如果准备不充分或者沟通不到位,就有可能受到否决的风险。 三、商业协议难以履行 无论是收购还是出售,商业协议的签订都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如何定价、如何付款、如何进行业绩承诺补偿,这些条款的约定都需要仔细斟酌,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形及其应对之策。如果双方在商议过程中各执己见,则可能会导致谈判破裂,从而致使重组失败。 四、信息披露不及时 不准确 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证重大资产重组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信息姗姗来迟、内容大打折扣的情况。虽然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维护投资者权益,但过分的信息披露也势必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和增加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因此如何正确把握信息披露的程度和范围,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