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价低的真正原因?
1.中国人口基数大,粮食需求多;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耕地面积却并不多,仅仅比德国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略多,甚至低于英国、加拿大等大国。所以,尽管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但可利用耕地面积有限,并不能实现土地规模的适度集中和机械化生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量。 当然,我们可以在内蒙古、西北地区建立更大的农场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是,这样就需要在运输和成本上进行弥补。
2.政策导向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贯彻的是公有制,国有经济掌控着大部分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意味着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价格无法完全反映供需情况。再加上政府往往会通过低价销售来调节市场、平抑波动,或者用补贴刺激生产(如种植业直补),这都会导致粮价偏低。 不仅如此,中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使得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无力与市场上强大的资本势力相抗衡,议价能力很低。在出售农副产品时,往往只能低价出售。
3.国际因素 世界农业在经历了二战后的恢复期后,自60年代开始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各国纷纷出台限制农业生产的政策,禁止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鼓励农业休耕,全球农业供给趋于紧缩。而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拥有巨大的粮棉油储备,有能力调控市场,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