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理论适合中国吗?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处于基础理论的地位,所以也称凯恩斯学派或凯恩斯主义学派;强调消费、投资决定GDP,主张宏观调控; 凯恩斯认为市场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只能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干预手段达成,因此又称凯恩斯主义为“凯恩斯—米尔顿”派(指凯恩斯的《货币、信用与失业》和米尔顿的《货币政策》)。 在凯恩斯之前,古典主义学派占据着统治地位,凯恩斯通过对古典主义学派的批判而建立了凯恩斯主义,因而凯恩斯主义也称为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在20世纪中后叶逐渐取代了古典主义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但凯恩斯主义作为新古典主义的组成部分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凯恩斯主义重新引入中国,并不断为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思想。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中国政府应对经济运行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常用参考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凯恩斯主义在中国遇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尤其是关于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理论的批评。凯恩斯主义在中国遇到的困境实际上也是几乎所有宏观经济学都在面临的问题,即如何解释现实世界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传统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已经无法解决现实中很多复杂的经济问题了,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