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o被否决原因?
我天朝的IPO之路,真是用“坎坷”形容都不为过 --2014年之前,IPO的过会率不到50%!!! 这不仅是过会率的低,而且更是低得让人震惊。 这么低的通过率,必然导致公司想上市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和巨大的时间代价——因为很多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由于担心上市失败,迟迟不会递交申请材料。而一旦递交材料后,如果审核不过,则前功尽弃。
那么为什么我国IPO会被否率高企呢? 我天朝的IPO之路又为何如此艰难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上市标准过于僵化,导致大量优秀企业不能上市 按照现行规定,想要上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个企业要是想满足以上条件,基本上就要做两件事:一是做大营收规模;二是做好净利润;否则,就永远与IPO无缘了。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优质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标准,要么通过胡乱摊薄成本法增加净利润(如近期被否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或者通过虚假增资、虚构交易等提高收入,总之是采取各种非理智的方法来达到上市的标准。这些企业本来经营得很不错,但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却乱搞一气。
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体现市场的公平性,也会导致市场效率很低。 更为糟糕的是,目前我国的监管部门并没有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真正的实地调查,而是主要依赖于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报告。在目前的体制下,中介机构为了保住客户,往往会对财务数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有问题,也能帮你搞定。在这种机制下,企业通过财务造假就能轻松实现上市的目的。 所以,严格的上市的财务指标,使得大量本来符合上市条件,但因为无法达到财务指标而不得不继续滞留在资本市场上下的企业,以及采取各种扭曲操作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都使得我们的资本市场质量低劣且效率低下。
2、执法不严,让财务欺诈有了可乘之机 因为上述原因,财务造假的现象屡屡发生。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尽管有不少造假的例子被揭穿,但有关部门对涉及造假的当事人却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没有进行严厉的惩处,使得造假者总是能侥幸逃生不至于受到太严重的惩罚。在巨大的违法成本和较低的查处概率之间,许多企业仍然选择造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