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印那么多钱?

植春橘植春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的财政是“税收+非税”体制,而非税部分占的比重相当大。 举个例子,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17.58万亿,其中税收9.68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8亿),非税7.9万亿元。2014年中央财政收入19.28万亿,其中税收10.8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1亿元),非税8.48亿元。而2013年和2014年的GDP分别是56.9 trillion和63.6tillion(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数据是美国的2倍)。也就是说,税收加上非税占GDP的比例基本上保持不变。

那么非税的部分都是什么?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收入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这些收入的支出都列在了政府性支出里。以2013年为例,政府性基金收入7.95万亿,支出7.85万亿。收入里面包括铁路建设基金4.07万亿,港口建设费3226亿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225亿元,耕地占用税2802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1843亿元等等。 这就像一家企业,本来赚10块钱,但是缴纳了7块钱的税,还有3块钱没有交就用于企业的各项开支了。现在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而市场仅有10块钱的需求,如果企业不想破产就只能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了。

中国现在的钱确实太多了,多到没地方使了。所以只好多造点房子,多修几条路,多建几座桥,把那些资金都耗出去,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嘛!

卫奕瑶卫奕瑶优质答主

大家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是看在眼里的物价越来越高,综合考虑工资增长跟不上物价增长,于是就有了“印钱”的感觉。

其实,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发行量是由对应经济体的财富支撑着的。比如一个国家、区域、城市拥有50万亿的财富,那么能发行与这些财富相对应的货币,这个是符合供需规律的货币发行量,可以保证供需平衡,物价和购买力将处于长期稳定的规律涨落波动。一旦发行了超过支撑财富的货币,那么,这些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就得不到现实条件的兑付,过剩的货币必然追求超额回报和购买力,表现为推动物价上涨、资产炒作、投机等通货膨胀现象。

所以,人民币发行是由中国经济财富的增长所支撑的。2000年,我国GDP是10万亿,至2014年是64万亿。即同期我国经济增长了5.4倍,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货币发行量相应增长以满足流通和交易需求。

同样,这些货币的购买力也是由对应的供给来匹配的。200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万亿元,至2014年增长了14.3倍,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品市场。

2010年底,我国社会总财富达到125万亿,人均财富达到10.3万。到2014年,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3万元,是1978年的95倍,2014与2004相比几乎增长近1倍,人均住房拥有量达2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3平方米,家电也进入普及和更新阶段。此外,居民有30.4万亿的存款和12.1万亿的银行理财资金,人均持有机动车超过1.1辆。这些都代表着,人民币和人民币购买的财富在14年间增长10至30多倍,所以不存在“印钱”说法。

那么,物价上涨主要由哪些因素推动的呢?

第一,服务消费物价上涨因素。随着城镇化和工资收入增长,劳动力成本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直接来源,如家政、餐饮、旅游、娱乐、医疗(人力成本推动),以及城市住宅的租金、运输等物价水平上涨。

第二,国际市场资源和矿产供应紧缺推动国内市场进口能源、矿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如2003-2008年国际能源、粮食、棉花上涨,国内相应的CPI也大幅提高。

第三,国内农产品产量的波动,导致的物价波动。

第四,经济增长快慢和投资需求的变动,如前期经济发展快,物价就有上涨压力;投资增加,也会推动CPI上涨。

第五,货币供应量变动引起物价的上涨,如近几年货币供应量达到110多万亿,货币流通速度快慢等因素也会影响市场物价。

综合上述五个方面因素,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升。虽然一些耐用消费品和汽车、通讯产品价格下降。但总体看,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指数由1978年的2.2%,上升到2014年的3.5%;农村上升到8.3%。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