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激励股票哪里来?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了解股票期权(简称OP)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激励方式,只有搞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激励性股票从哪里来。 首先明确一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所有形式的激励都是来源于股权(或股份)的流动和变化,不管采用多么复杂的计算方式和程序,最后都要反映到股权的授予与行权、回购与注销这些最基础的数据上。可以说任何意义上的“激励股票”都必然包含在上市公司的股本之中。要探讨激励性股票的来源就必须从上市公司股本的来源着手分析。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股本有两种来源:
1. 从市场上购买已有的股份;
2. 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转作股本。 第一种方式的股本转换没有明显的问题;第二种方式就需要仔细讨论了——特别是上市公司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情况更是值得关注,因为这很可能成为导致股价上涨甚至引起市场非理性炒作的因素之一。
下面简单讨论下这个问题。 假设某个上市公司经营正常,资金流量稳定,我们假定其年度净利润为P,不考虑分配问题,那么将其全部留下来进行股本扩张所需的金额就为P*80%=Q,而由资本公积金转化而来的股本增量就为 P/2。显然,当P一定时,增加的财富总市值主要来自于更高的资本公积金。也就是说当公司在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下有充足的现金流时,更多的股本可能来自于对公司自身的资本积累而非外部资金的流入,这样自然就没有所谓的来自市场的“激励股票”。 但是很多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公司为了追求所谓快速扩张往往会通过举债的方式融资,此时新增的股本不但不是源自于公司的自有资本,反而可能是增加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这种靠借债获得的资本金就算真的从市场上买来也是属于市场暂时借给企业的资金,按照会计学原理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这样的增资显然是不能长期持续的。另外一部分企业通过发放新股的办法融资,这也是变相的从市场上买来现有股的权益,当然也会增加总的股本规模。这种情况下的新增股本既不是来自于公司的资本积累也不是来自于公司的经营所得,而是一种新的融资行为,这样的融资成本一般来说高于公司的正常经营所带来的股本增长,而且有可能造成每股收益的下滑。
总之,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不可能依靠大量的财务杠杆以及新股发行来实现所谓的“股权激励”。要实现股权激励的效果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有大量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金;二是要有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避免盲目投资和无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