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吸引外资金融?
其实,香港和深圳的距离非常近(1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两地都有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文化相近,人员往来密切。 更重要的是,从政策上看,内地政府已经明确表态要扩大与香港的金融合作——2018年5月,央行、香港金管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港澳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试点的范围和金额的通知》,将港澳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试点范围由跨境贸易和融资扩大到“其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12月,内地宣布正式设立粤港跨境理财通机制,为港澳居民通过当地银行渠道投资内地证券市场提供有效通道。
对于外商来说,他们完全有机会、也有理由把香港作为进入内地的跳板。因为从监管体制上看,由于内地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即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管理),而香港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且监管较为宽松的金融业,有不少企业是先把资金放到香港,然后在香港做组合投资,以实现其战略目标。
当然,外商选择香港作为进入内地的跳板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优惠。虽然内地现在对外商投资设置了诸多优惠待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惠是在企业经营所得之后的纳税环节才开始享受的,而香港的所得税率只有15%(和新加坡一样,是世界最低之一),在税收上具备一定吸引力。有外资机构人士透露,有的基金甚至直接约定“不投A股,因为需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