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投资是传销吗?
不是!国家铁路建设投资不是传销,是一种以国家主导、企业主体的投资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高铁列车频繁发生故障和“晚点”等问题,社会各方面的质疑声不断。2011年7月23日,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不到两个月就发生列车追尾事故;此后几年,因地震、水害等自然灾害和部分线路维修而多次出现“晚点”情况,给旅客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开始影响人们对铁路建设的信心。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或企业的力量难以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国家铁路建设投资正是由此产生的。
国家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由铁道部改制而来。主要功能包括:承担国内铁路项目开发;参与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铁路开展国际投融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进行与铁道路径选择和建设配套相关的土地综合开发等业务。
从成立之初就被赋予探索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使命的国家铁路建设投资,其发展一直深受市场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和企业自身努力,国家铁路建设投资业绩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完成情况》显示,2019年全年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1.3%。面对艰巨的“补亏”任务和巨大的增长压力,国家铁路建设投资在“去落后产能、调结构”下,坚持“有保有压”“增量改善”,积极调整运输产品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不同区间客货牵引的优势,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努力增加收入,实现了亏损的减少和盈利的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报告显示,全年全国铁路累计投资4.1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362亿元,下降0.88%。其中,基建投资3.59 trillion(亿元),同比下降2.26%。
虽然2019年国家铁路建设投资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相比去年都有所增长,但受制于规模效应,单位成本仍然较高,导致经营效益增幅有限。2019年,国家铁路建设投资实现营业总收入790.38亿元,比上年的713.88亿元增长了8.35%;但同期净利润却仅有28.18亿元,比上年的27.54亿元仅仅增加了1.64亿元,平均下来每天还不到一万,相当于每赚一块钱就要花掉七块多,盈利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