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投资如何?

漆瑶紫漆瑶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1年1月,我进入嘉佑做研究员(当时还在读大学),研究金融和地产;5年后,即2016年8月份,由于公司发展需要,我从研究所调往交易员岗位。在嘉佑工作的这五年间,我目睹了公司从几十人发展到两百人左右,从只有一家营业部到开设多家分公司;也亲历了公司因合规问题而被监管机构连续处罚、停业整顿甚至主要负责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投资者维权事件等等。 可以说,嘉佑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我职业生涯的阴影。现在嘉佑已经完全倒闭,股东已经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负责人们也被批捕。作为曾经的一员,我深感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关于嘉佑的事情,我可以写的还有很多。

1、初入嘉佑 我毕业于某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2011年刚进嘉佑的时候,公司就在国贸三期写字楼里租了几间办公室,员工大概三十人左右。我是属于比较晚的一批入职的员工。我的领导是公司总裁,一个风风火火的东北大汉,很能干,也很有野心。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会,大小周,法定节假日也要加班。我们那几届新人的培训工作主要是由两位副总裁负责,一位是老嘉佑人,另一位是刚入职的外地女生,两个人分工不同,但都很严厉。除了周一例会外,每天早上9点前要完成晨会汇报,下午3点前要完成周报提交。每周还有专业课程辅导,主要涉及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类。

虽然工作压力有点大,但待遇还是很好的,社保、公积金和商业意外险都按规定购买,节假日也会发一些礼品。 嘉佑对员工还是很笼统的,毕竟那个时候公司规模还不是很大,人不多。

2、成长与磨合 时间很快就到了2014年,这期间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分支机构已经从国贸三期搬到了中航资本大厦,办公面积扩大了好几倍。新人入职也都统一由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直接管理。我在2014年也升任为研究所主管。因为公司主要以投资银行部、交易员部门和研究所三大核心业务部门为主,其它个别部门如营销一部和二部主要负责对接客户和进行路演等,所以其他部门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小。 我们这些中层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外部金融机构,拥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所以对公司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还是比较认同的。

但我发现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员工,特别是研究生,对公司的快速发展没有清晰的认知,觉得公司发展势头好,规模大,职位多,就盲目乐观和自信,工作不够踏实,责任心不强,执行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有些部门领导对下属的管理和约束不到位,导致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开始恶化,办事效率低,执行力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时候,公司高层开始进行内部整顿和优化,一批工作能力差和工作态度恶劣的员工陆续被清理出局,整体工作作风有所好转。但已经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3、震荡与分化 时间来到2015年,这个时候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以P2P网贷行业为例,据相关统计有上千万的家贷业务员和借款投资人。而传统的不良资产行业也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渗透而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并随之震荡和分化。 嘉佑作为传统不良资产行业的一家线下实体经营的公司,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不可谓不大。部分年轻员工的思想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原来以为只要兢兢业业工作就能获得高收入,没想到有时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特别是遇到公司发展不顺利的时候,有可能还会被牵连。于是有些人开始明哲保身,谁也不愿意得罪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能混一天是一天;还有一些人则选择跳槽或转行,寻找新的机会和发展。

对于老员工来说,虽然心里边也不太平衡,觉得公司待自己不错,为什么要背锅?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自己的生活,也只能忍气吞声,继续留在公司煎熬。 就这样,在公司又坚持了半年多,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决定离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