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原因?
从总量上看,我国民间投资仍然处于低位运行区间 2016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一直处在下降通道中。2017年降幅明显收窄,但仍同比下降了3.8%;2018年前三季度,降幅继续收窄到3.5%。相比之下,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4.0%(前三季度)和6.0%(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则分别增长了14.2%和8.9%。
从结构上看,民间投资和民营部门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一直偏低。2017年我国GDP最终核算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9%。这意味着,国内民间投资和民生领域的建设空间依然巨大。
其次,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有宏观政策调整的原因。近年来,国家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企业投资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年5月,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外汇占款导致的流动性增加,7月份,央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两次降息共计125个基点。
去年底以来,各地陆续出台土地新政,加速库存去化,不少城市房价出现反弹,这也会对民营企业的投资产生一定抑制效应。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也有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近30万家工业企业关停或破产,同比上升10%以上,较去年同期约增加了6万户。今年以来,受去产能影响,钢铁、煤炭等产业链上供需缺口仍然较大,相关领域投资仍在继续。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7月,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21.2%,比前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