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聚公司是值多少?
首先,先就事件本身表达一个意见。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疫苗质量问题,都不应该由普通大众来承担后果。 所以本案的焦点应该是,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者,在公共风险分配上是否做了正确决策——或者说,究竟应当如何确定疫苗成本,并由此确定责任方。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疫苗接种想象成一个“成本-收益”分析的问题。 在这个框架里,疫苗的成本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成本(Direct Cost),另一部分是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 直接成本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制作和分发疫苗本身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但是,这里所说的“成本”,不是生产疫苗时消耗的资源,而是在生产疫苗时所放弃的收入——因为疫苗是一种公共物品,在生产疫苗时无法通过收费获得补偿,因此所有放弃的收益都属于社会,而所有的支出都计入成本。例如,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被污染牛奶被销毁所耗费的资源,就属于疫苗生产的直接成本。
相比之下,间接成本就比较难以量化了。不过,由于疫苗是消费品而非奢侈品,我们可以假定,疫苗使用者对于疫苗的质量是有预期费用的,并且会因此而减少对疫苗的使用量;同样,如果疫苗出现质量问题,使用者的预期费用会上升,从而增加购买数量。间接地来说,疫苗的生产商每销售出一瓶疫苗,都需要为此付出这一瓶的预期费用。如果厂家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这瓶疫苗没有卖出的话,那么它就要为这瓶疫苗支付相应的损失。这些因质量原因导致未能售出的疫苗所丧失的收入,就是疫苗制造的间接成本。 明白了上述道理后,现在就可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 三聚氰胺事件的直接成本容易计算,主要是处理问题奶制品的成本以及赔偿消费者损失的金额。但是这些成本都是一次性支付的,从长远来看,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所以这次事件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的最大影响,可能是令投资者对国内药品食品安全状况产生疑虑,从而降低未来购药的信心,即导致间接成本的上升。然而,考虑到人们对于药品安全问题的警觉性往往较高,而且随着新《药品法》实行,监管力度势必会进一步加强,因此这种怀疑可能不至于过于强烈。更何况本次事件中的受害者主要是奶牛养殖者和乳制品消费者,而不是制药企业。如果说有直接的受害者的话,估计应该就是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了。
当然,如果经过此次事件,民众对于国内药品安全的信心彻底崩溃,企业不得不付出额外的代价进行补救,那么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限于制药行业了。 总之,我个人认为,三鹿等四家奶粉企业理应承担较大的赔偿责任,以弥补消费者的损失。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赔偿的金额并不能以企业当前市值简单地乘以4再除以2000来计算。只有在企业确实通过正常的市场运作获得了超出合理水平的利润的情况下,才应当将其视为对受害者的赔偿,否则就只能视作企业的正常运营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