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企业如何监管?
田喜最佳答案
从政府的职能来讲,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部分(这个划分不绝对,有些国家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 决策: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执行:执行阶段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另一个就是企业层面的执行,包括投资、产出等方面都要符合预期目标; 监督:对决策和执行的监督,以确保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同时防范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
当然,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过程本身也是在监督的过程中,但这里说的监督是独立于决策和执行过程的。 另外,对于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要履行其公共职责,弥补市场的缺限。因此在这个领域,政府的作用是强制性的,具有行政的属性,必须进行监管。而其他市场有效的领域,遵循市场规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和机制的方式来发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正在由以直接管理为主向以间接管理为主转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干预程度大大降低,许多过去由政府直接控制的财务事项,改由企业自主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务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法规、制度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管理方式与方法,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多种手段综合运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得到贯彻执行,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对各类企业特别是对股份制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管,是财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现行财政法规对财务主管机关实施财务监管的手段与方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从实际工作情况看,财务主管部门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实施财务监管:
1、通过与其他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实施监管。比如,在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中,为防止经营者利用财务政策、手段调节利润,将其所得工资、奖金以工资性支出挤入成本,一方面规定企业不得再向经营者支付年薪以外的货币收入,另一方面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应加强对年薪制配套改革措施的落实与实施。建立经营者个人业绩档案,记载经营者的家庭收入、实际所得、所建住房等,向有关部门通报和报告。
2、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财务监管。比如,对经营者年薪实行总量控制,由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济盈亏状况和人员数量等情况确定企业年薪制试点面和经营者年薪额度。再如,一些地方规定企业利润分配方案须经产权管理部门审议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等。
应该说,上述管理方式是现阶段适应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有效方法,随着财务监管工作的不断推进,财务主管部门将会总结经验,并通过有关制度法规的修订逐步完善财务监管方面的内容,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