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如何选择券商?
选择证券公司办理IPO融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看规模: 证券公司的实力直接决定了其能否顺利完成IPO的承销任务;
2、看经验: 重点考察该证券公司之前完成过的IPO案例数量和质量,以及有无失败的案例,多方面的综合评判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3、看资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证券公司对拟上市公司辅导的经验和所取得的成果;二是该证券公司是否能够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投行、研究所、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国际业务等各个业务条线,是否都能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4、看态度: 一个成功IPO项目的背后必然是各方积极有效的配合,因此还需要注意观察该公司对待不同客户的态度,有没有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有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项目沟通安排。
5、看费用: IP0不是一锤子买卖,从初步的沟通接洽开始到提交申报材料止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还需要注意证券公司收取的服务费及各项费用是否合理。
6、看人品: 这是最不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条,其实,无论前面谈了多少条,如果双方的人不对,那一切就白谈了,所以,在选择证券公司的时候,不妨多花些时间聊聊各自的人品,这会让合作更加愉快并事半功倍。
IPO业务是投行业务中风险最大且回报最高的业务。相对并购、债券、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券商在IPO业务中能够独占承销费和佣金的大头,因此各家券商在IPO市场中也是你死我活地搏杀。那么,怎样选出一家最靠谱的IPO保荐机构呢?
首先,得选家靠谱的。这里的“靠谱”可以理解为综合实力强、内控严、有声誉的券商。原因很简单,对于证监会而言,IPO排队审核耗时长、工作量大,出于高效管理的需要,对于不同类别的券商实行了不同的监管措施。对于IPO业务存在高风险特征的券商,比如内控不严、屡次出现项目材料质量问题的券商,证监会会采取一些严厉的监管措施限制其IPO业务。在以往的实际审核中,证监会就曾对一些有“前科”的券商采取暂停受理发行申请的监管措施。所以,如果找了家存在高风险特征的券商,企业自身的IPO申请就要被迫“停摆”。
目前IPO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承做项目如火如荼的券商大多都是综合能力强、声誉高、内控严的券商。原因很简单,券商综合能力越强可以调动的IPO团队资源也就越丰富,在IPO业务上也会获得更多集团内资源的倾斜和政策;内控好意味着在IPO业务上将更自律,做出来的活计质量也更高,因而更容易被监管部门接受;声誉高也就使得想做IPO的企业更愿意选择这家券商合作,因此更容易获得业务。
其次,得选家有IPO资源的。这里所谓的“资源”可以理解为保荐代表人和项目内核委员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IPO的“粮草”就是具有签字权的保荐代表人。一个IPO项目需要两个保荐代表人签字,这意味着如果保荐代表人数量少,券商将无法开展更多的IPO业务。
IPO项目的质量则需要依靠项目内核委员会把关。项目内核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内核,不仅能够确保项目在正式申报前质量过关,同时对于项目在未来审核期中能少被提很多问题、少受几次“窗口指导”以及提高审核通过率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