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企业多家?

咸圣永咸圣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21年,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70个新项目获得了批准或正在建设当中。 其中,亚洲将建成和扩建产能高达4300万条,远超其他区域;欧洲将新增产能2480万条,北美洲也将迎来近500万条新产能释放。(数据来源:中策智库)

随着下半年汽车行业逐渐复苏,作为汽车半导体的晶振产品需求上涨显著。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 然而,就在汽车电子半导体需求爆发的同时,芯片行业的“缺芯潮”却依旧在持续。

据相关报道,因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于亚洲,而芯片终端产品主要消费市场则集中在欧美地区,在物流及供应链受到疫情反复影响下,芯片厂商难以满负荷生产。加上今年新能源行业对芯片的需求暴涨,使得本已供给紧缺的芯片更加供不应求。 在此背景下,拥有完备产业链的汽车芯片制造企业迎来发展契机。

国内不少企业也瞅准了时机,纷纷加大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 以兆芯为例,近期就宣布投资新建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生产线、车用芯片组件生产线及车载AI语音控制器生产基地。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兆芯一直在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汽车芯片自主可控能力。此前,就已先后推出了涵盖L1/L2/L3的MCU产品、ADAS高性能音频处理器以及智能座舱系列芯片等产品。 而此次建设的两条汽车芯片产线,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兆芯的汽车芯片产品矩阵,还有助于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对于国产芯片来说,汽车领域一直是很难啃的一块骨头。

因为汽车对于芯片性能、可靠性、功能安全等要求极高,且供应链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严重。虽然国家大力扶持,给予政策补贴,但能够真正攻克汽车芯片设计制造的企业依旧少之又少。 目前在国内能生产车规级MCU的公司主要有两家:东软载波和中芯聚源。其中东软载波的产品主要聚焦在车身控制、座椅和安全带控制系统等;而中芯聚源的车规级MCU主要应用于传感器信号处理、ECU核心数字信号处理、发动机控制等领域。 不过,这两家企业的车规级MCU产品都仅实现了部分功能的安全认证,整体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卡脖子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富淑敏富淑敏优质答主

全球约有200个车用子午胎企业(厂),产能约36亿条以上,实际产量约32亿条,其中轿车胎产能约10.5亿条,轻卡胎产能约7.5亿条。年产量大于500万条的企业有30家以上,产量大于100万条的企业80家。

按区域产量分析:亚洲约占65%,其中中国约占50%,中国、泰国、印度和越南车胎产量分别占18.5%、17%、11%和8.5%,日本和韩国分别下降3%和7%;北美约占21%;西欧占11%;南美和非洲很少。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北美、西欧,约有16家年产量在2000万条以上,中国6家,北美4家,西欧3家,日本韩国各1家,占世界比例约为30%(2010年产量约为9200万条)。

按市场区分:国际集团如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等大公司约占世界产量的30%,其中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产能分别占全球的15%、11%和8%。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