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资本账户?

司徒璐明司徒璐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的金融就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这个根基就是政府信用,而金融的本质在于为交易提供流动性支持,于是乎就有了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的成立,并通过货币发行(M0→M1→M2)这一工具为交易提供流动性的支持; 那什么是交易呢?交易就是钱从某个人的口袋到另一个人的口袋里,或者说是将资金从低流通速度的领域分配到高流通速度的领域,从而实现资金的流动和价值的传递。比如说你拿了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件心爱之物,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你的钱从你的口袋(流动速度很慢的储蓄存款)转移到零售商店的账户上(流通速度快的商业信用),从而达成交易的完成。

既然金融的本质在于为交易提供流动性支持,那么没有交易的金融市场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意义可言,这也是为什么金融要维护市场交易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某某金融机构或交易所宣布为了维护市场的交易情况如何如何。 但是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交易是指市场经济中自愿的交易,而不是指计划经济下的强制交易,正是由于这种自主交易的存在,才会产生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才会使得金融具有杠杆作用(用少量资金控制大量资金),如果没有了自主交易,那就没有了金融存在的基础——因为金融本身是通过融通资金来满足人们对于交易的需求,没有交易何谈融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交易就没有金融。

廖维伶廖维伶优质答主

很多经济学的教科书里讲资本项目管制都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到一定程度之前要实行资本项下的管制,一旦经济发展成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应尽快地实现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实际上很多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都试图采取一步到位的自由化战略,这些国家的实践表明,这种自由化改革在发达国家比较有效,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或者发展中国家就可能出现很多的问题,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我们做了一个样本的统计,对全世界做过资本项目自由化国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资本项下自由化的改革在发达国家的成功率是70%,在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率只有25%。这跟教科书所讲的理论是相矛盾的,在发展中经济体应该更容易实现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因为经济体系简单,国有成分比较多,可以政府说了算,很容易就能够实现,但在实践中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率不但不高,而且非常低。这说明资本项目管制的改革是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如果你在实行资本项下自由化改革之前你的宏观的经济状况不具备稳健性的特征,或者你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企业的治理效率和市场化程度做得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过早地进行资本项下自由化改革,其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