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养中国金融街?
我来告诉你,是人民! 是普通老百姓拿自己的钱养的,那些金融机构拿着大家的税金、存款和贷款,做这,做那,把大家供养起来。然后,这些机构吃下去的钱,最后又通过各种管道流往了美国。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中国,银行把钱贷出去,这个钱到底去了哪里呢?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其实中国的银行,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只要是正规的银行,它把钱借出去,最多只有60%能回来(这里指的是到期还本付息),超过60%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这个数字还已经包括了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那么超过40%的资金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40%资金去哪里了呢?很遗憾,它没有去建设工厂,也没有去研发新的技术,更不是投资到了民生领域。它甚至不是去帮助了其他的中小企业,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连贷款都很难。它真正的去向是美国。 当银行把借进去的钱按60%的收益率还给你时,实际上你只得到了本金+一年的活期储蓄利息。而银行用你的这笔钱去放了贷款,赚了差价。其中超过60%部分,银行不仅没给你,而且还必须支付你贷款的利息。而这部分的利息,按照基准利率计算的话,大概要高出3-5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银行的揽储成本,可能你还得倒贴银行手续费。当然,如果你存款的银行给的高利息能够高于这一水平,那你真是幸运儿。
还有很多非银金融机构,它们的盈利模式也跟银行差不多,也是靠借钱,放贷款,中间吃差价。这类公司有很多,像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本质上都一样的。 在中国,所有靠借贷融资的公司加起来,整体资金的70%最终都流向了美国。(这里的“美国”概念可以理解为“美元资本市场”) 而剩下的不到30%,才留给了中国企业。 也就是说,100块钱,最后只剩下了30块给到中国本地企业用于发展。而70块钱最终都流出了中国。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而你又没有移民海外,那么你赚的钱其实就只有剩下那30块的收益。而那些赚了钱的人最终会把这些钱花到哪里呢?答案也很令人沮丧 他们只会把钱花在美国,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这样又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两国的贫富差距——穷人只有少得可怜的财富,而他们拥有的那点财富,最后又都流进了富人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