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处于什么周期?
谢邀 首先,从长期来看(50年以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人口和制度。下面简单分析这两个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 下图是我国历年总人口数,不难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供大于求的,这也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80年代初,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仅为7%,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4.9%,距离深度老龄化社会只有一步之遥了。
与此同时,2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从80年的57.8%下降到13年的51.4%,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减少约2.2个百分点。
劳动力资源的紧张程度正在逐步缓解,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无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尽管“人口红利”已经开始逐步消失,但是人口总体依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劳动力供给侧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大幅提升,意味着无技能或者低技能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却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人力成本的上升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2、制度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迈入了深水区,改革进入“深海区”的主要标志就是改革的边际收益已经无法与边际成本相抵消,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经意味着利益再分配,因此改革的推进必然受到既得利益的阻碍,改革的难度和阻力都大幅度增加。
可以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处在“艰难前行”的阶段,各种既得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相当激烈。一方面,我国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就必须大力调整能源和原材料等要素的价格,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必须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税费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改革来完成,换言之,只有在制度框架内,才能完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
总之,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结构性增长瓶颈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