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价能降底吗?

充子尧充子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举一个特例,供题主参考。 2015年3月,新《环境保护法》开始施行,其中对防治雾霾做了如下规定: 2016年开始,多地相继出台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以北京为例,2017年起国五新车不允许上牌! 那么,为了减少雾霾天气,民众选择了怎样的交通工具呢? 据我所知,有很多车主选择购买二手车,因为二手车不用限号,而且排放基本的国四、国五标准。 但是,二手车市场鱼龙混杂,有不少车辆实际行驶年限超过10年以上,甚至有的已经达到报废标准。那这些车如何检测排放水平呢?

一般车况好的老车,经过彻底的大保养,更换新的三滤和机油,再加上专业的尾气治理,是可能达标国五的。但是,代价往往是很大的,费用大概需要两万多元。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两万元如果放在汽车身上可能还考虑一下,但如果是放在电动车身上,可能连想都不想就直接放弃了。 因为现在新国标电动车,最低配置的车型价格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所以,为了避免雾霾,很多人宁愿选择骑旧电动车也不愿意买新车。 而如果考虑到更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估计很多车主就会直接放弃开车了,因为换辆新车不限制号牌又得大几十万,再加个尾气处理说不定就超过三万元了。

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三万元也许不算什么,但是中国有个最大的问题——贫富差距太大,绝大多数人都是没钱又不舍得花大钱的人。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是被高物价盘剥的最厉害的一批人。 所以,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降低物价似乎是一件利在当代的事情。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任何市场行为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企业之所以降低价格,无非是因为生产成本下降或者供给增加而导致供应增多。而供给的增加又会抑制利润最大化。通过降低物价来获得利益是最下策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物价体系中,有一类属于成本推升型,比如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一方面导致国内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促使化工行业价格上涨。另一类属于需求拉动型,例如猪肉的价格。无论哪一种,最终受损的都是消费者,利润最大化的却是生产者。 而环保作为公共物品,要么由企业付费(成本推升),要么政府加税让民众负担(需求拉高),最终受损的还是普通百姓。难道让富人们承担更高的环保费用,让他们开得更少,就能解决雾霾的问题了吗?

于冠林于冠林优质答主

近几年来,人们对物价高涨议论纷纷,特别是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菜、肉等价格不断上涨,议论更多。他们希望物价能够下跌,使他们手中的钱,能够买更多的东西。

从宏观上看,物价总水平下降是必然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下降,市场商品供求关系向供给大于需求转化。从商品生产的角度看,生产的社会化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劳动生产率也会不断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价值下降,价格也就必然下降。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总量不断增加,与需求相比,必然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总水平下降。

但从另一方面讲,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还有个过程。因为物价总水平下降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1)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速度还不太快,还没有达到使物价明显下降的程度。(2)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转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从个别商品的物价来看,有些商品的价格,上升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是完全可以下跌的,例如有些机电产品价格,因产量增加供大于求,价格可以下降。有些商品价格已升到极限,继续上升的难度增大了,例如,彩电去年全国投放市场400至500万台,比上年增加了一倍,价格可望下降。还有部分产品,不仅价格可望下跌,有的已经开始下跌。例如上海的菜,从1984年平均价格每500克0.8元降到1986年的0.6元。北京、沈阳的菜价也已经降下来了。又如上海、北京的煤,零售价已经下降了。煤、菜这些原来上涨较多的生活必需品价格降下来,对稳定人们的生活是有利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